您的位置: 首页 >> 70'校庆 >> 校庆动态 >> 正文

西安美术学院附中校友回忆——王犇

2023-10-19 18:00


王犇,1984年至1988年在西安美术学院附中学习,1988年至1992年,在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本科班学习。现为西安中国画院院长、党支部书记。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陕西省社科院特聘研究员、国家艺术基金评审委员、国家社科基金评审委员。西安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代表,西安市政协第十三、十四、十五届委员、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副主任。

作品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中国美协主办等国家级展览16次并获奖。受中宣部艺术司和省委宣传部等委托,为人民大会堂、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等场馆绘制《巍巍秦岭》《醉在金秋》巨幅壁画。其中,《醉在金秋》位列“陕西省入选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美术作品清单”,受到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表扬,《秦岭新晖》见证首届中国-中亚峰会各国领导人合影的历史时刻。参加《全国百名优秀画家彩绘联合国大家庭》,作品作为国礼赠送给爱尔兰大使馆永久收藏。

主持、参与国家级、省级艺研项目多项,2017、2019年两年申获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主持由西安市委宣传部指导的“文脉”“百年”“黄河”三项大型美术创作工程,累积精品创作300余幅。其中,西安市“十三五”规划重点文化项目——“文脉”工程,被评为2017年度西安市优秀文艺创作成果。个人承担《西北萌芽1925》《援鄂医疗队》《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等主题性美术作品。

主持“丝路文明”中国国家画院暨长安画坛美展,长安画派与长安画坛国画作品晋京展,“黄河新篇 来自长安”晋京展等国家级展览4次,“百年历程 红色记忆”美术作品展等重大美术展览交流活动上百次。线上推出精品美展、学术之窗、画中阅长安、西安公益美术直播大讲堂、西安美术史全国名家谈等品牌展演栏目上千期,屡被学习强国、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文化报、中国美术报等央媒报道。

著有《“长安画派”精神引领下的西安主题性美术创作》等著作,主编《西安中国画院院刊》《“丝路文明”美术创作人才培养文献作品集》《“丝路文明”中国国家画院暨长安画坛美术作品展作品集》《陕甘宁青新主题性美术作品集》等艺文集,多篇理论文章发表于中国文化报、中国美术报等期刊。正在主编西安市政府2023年八个方面重点工作《西安美术史》,全书预计成书100万字,计划2025年出版发行。

王犇从事美术工作近35年以来,获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十三届全国美展组织工作先进个人”,省文旅厅、省文联、省美协第三届陕西美术奖“最佳组织工作奖”奖等奖项。获西安市“优秀共产党员”、“德艺双馨”艺术家、西安市学术技术带头人、西安市文化艺术领域“西安之星”、陕西省文联、省美协2020、2021年度“先进个人”,韩驻西安总领事馆“国际文化交流贡献奖”等荣誉称号。


少年依少陵

我是1984年到1988年在西安美院附中学习 ,之后的4年又紧接着在西美版画系学习,每每回忆起来,还是少陵原畔的附中时光常常令我午夜梦回,毕竟一个16岁的少年初次离家开始集体生活和学习,来到一个完全新鲜而陌生的环境,这环境如艺术之圣殿,还贴近自然和旷野:课堂是石鲁梵高刘文西,课后是大村潏河好望角……和那个年代一样充满创新的激情,从少年到青年的关键时期能在这近乎魔幻的环境里成长,岂能相忘。

衣:远看像逃难的,近看是美院的。其实学美术的我们已经开始追求高级灰了,怎奈男生怕洗衣服,画画时又容易搞脏。84年还是港风,喇叭裤、榔头鞋,冬天都是军大衣,到1985年时我咬牙花了近一个月的生活费,28块买了我人生中第一条苹果牌牛仔裤。87年88年时大家的裤腿开始变窄裤裆变大,灯芯绒萝卜裤搭3513厂98块钱的伊拉克战斗靴,是西美男生的标配;搞装修画效果图赚到钱的开始穿上百元的耐克鞋了,但多数同学只能凑活着穿假耐,有两个勾,类似关羽的青龙偃月刀。

食:有学生灶和教师灶两个食堂,我们都能自由去打饭,一个月15元的伙食费是够了,那个时候打饭的师傅还没学会“手抖”,从5分钱的炒花白到两毛五的小炒肉都能吃饱吃不好,校外各小饭馆的老板都姓侯,可以拿学校的饭菜票付账、拿粮票换鸡蛋,也可以到河里摸螃蟹下酒,回忆中画到半夜伴随的永远是饥饿和满地找烟头 ,这时最拉仇恨的就是上铺的同学竟然偷偷泡起了一包价值高达五毛的三鲜伊面……所以那个时代几乎每个同学的母亲,都会为娃准备家做的八宝辣子炒咸菜,用洗干净的糖水罐头瓶装好拧紧,并叮嘱饿了就夹馍吃。

住:我们附中的宿舍在山上,和平堂再往上走的19间楼,一楼都是男生宿舍,二楼是文化课教室,天热时宿舍门永远是敞开的,但我们也放心,这敞开的门是迎不来女同学的,女生们上课必经我们这些脏乱差的,里面都是光膀子的臭男生的宿舍,这时我们就会从屋里饶有兴致地向外观察着那些或厌恶,或尴尬,或害羞的青春面庞风景线。记得87年到88年,我们84级的男生宿舍搬到了“卢沟桥”边的一座复合板搭的工棚里,里面用蚊帐床单围成一个个独立区域的“小围子”,结构通道复杂仿佛迷宫地道战,我们蜷缩在被窝里,口哈白气跨区域探讨争论着萨特弗罗伊德是否影响到达利康定斯基,或崔健的花房姑娘会不会跑到雪地上撒点野,但天亮后挣扎起床要穿衣服上课时杯具了,我下铺的马辉同学洗干净搭在屋里的牛仔裤竟然被冻硬了,裤脚还挂着一尺多长的冰溜子……至于大家纷纷跑到东西杨万,每月花七八块钱租农民房当画室住,都是上本科以后的事了。

行:在附中时西安娃都是每周回家一次,周六下午回家(对,一周只一休)是最期盼也是最艰难的事,从兴国寺美院往返小寨或南门,只有54路等两班超拥挤的长途车,有时挤不上去,校领导也大度的让我们学生娃搭教师专用的通勤班车回城;返校时就各显其能了,有从尘土飞扬的南门长途车站(现西安SKP)搭去太乙宫的,有从小寨坐15路公交到长安县,再步行或搭拖拉机回校的,最羡慕的还是能骑着家里的28大杠自由往返的,最悔恨的是搭错车,傻傻分不清被拉到王莽乡,只能靠双腿往回走,一路历经寻常巷陌与风吹麦浪。

学:我以上描述的衣食住行不是卖惨,在那个年代大家都差不多,较为艰苦的环境,怎么可能阻挡我们西美附中当年风华绝代的师生们!学校有秦天健、刘树清、杨腾等领导坐镇,恩师有梁文亮、王晓、张立宪、张国龙、吕志凯、焦野等的言传身教,再加上改革开放初期年轻人对艺术的渴求和大胆探索,造就了我们那个时期的附中学风很正也很多元开放,我们先后经历了伤痕美术、85美术新潮、笔墨等于零讨论、西美国展获奖大丰收等等,不论哪个时期,老师是真的手把手的示范教,学生是白天黑夜的画和学,还记得我们在凤翔下乡写生时,老师规定每天画不够20张速写不准回来吃饭!那个时候师生之间没有请客吃饭,也没有攀比送礼。那个时候学生敬仰画得好获大奖的老师,比如我们曾经亲眼围观过美院男神郭线庐在为他的金牌作品《计算机,启迪人类智慧的契机》的招贴画收尾覆膜;那个时候女生喜欢画得好会弹吉他能写诗的男生,当然,如果这个男生同时又是校足球队的,还会再加分,比如我。


70年过去,少年依旧依少陵。

西安美术学院附中1984级

王 犇  


王犇西安美院附中学习期间作品:


王犇近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