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会场
五大美院附中教学成果交流与推广大会
2025年3月29日,“守正创新·融合共生”专业美术院校中等美术教育专题研讨会在西安美术学院附中溪山实践教学基地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西安美术学院联合主办,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美术与设计专委会、西安美术学院附中共同承办。中央美术学院附中、中国美术学院附中、广州美术学院附中、鲁迅美术学院附中、西安美术学院附中等五大美院附中教师代表齐聚西美附中溪山教学实践基地,围绕新时代中等美术教育的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
3月29日上午召开了德育工作研讨会和专业教学研讨会,下午主会场召开了五大美院附中教学成果交流与推广大会。会议由西美附中副校长乔浩主持。
首先由西美附中校长王彬羽作了主旨报告,系统阐释西美附中立足70余年办学积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深度践行西安美院“五名战略”,针对美术教育中“重技能轻德育”“重传统轻创新”的痛点,以"德艺共生,承古育新"理念,提出“3+4+5”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人民性,创新性、融通性。构建了“课程思政引领+文化传承筑基+技艺创新赋能”一体化育人体系。将艺术思政与思政艺术相统一,构建与实践具有校本特色的“艺术+思政”育人模式,重点介绍了名家大讲堂、“图文表达与转换”“美术鉴赏-新中国美术”课程,突出艺术素养,彰显德育作用。依托西安历史文化资源,开设“美术鉴赏-汉唐艺术鉴赏”“文化考察”等课程,厚植学生文化底蕴。守护传统美术教育造型基础的精髓,推动传统艺术与数字技术的有机融合,开设“数字绘画(数字化文物修复)”“创意插画”等跨专业课程,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王彬羽倡议,五大美院附中应以“协同创新”破题,以“务实行动”作答,通过机制化、常态化、实效化的合作,推动协同发展,为中国艺术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国美附中校长张俊结合学校办学实践,强调了守正筑基,传承95年经典教学体系,坚守素描、色彩等基本功训练,构建“造型基础+人文素养”双核框架,打破传统应试框架,通过特色实践活动连接专业与文化课程;同时建立中青年教师培养机制,推动教学理念从“技术传授”向“创新思维培养”转型;构建包含审美素养、创作能力、文化理解的多维评价体系,将应试能力纳入综合素质培养范畴。张俊校长指出“我们培养的不是考试机器,而是具有文化自觉与创新能力的未来艺术家。”面对数字技术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学校将加强与兄弟院校的合作,持续推进传统技法与数字媒介的融合教学,在坚守艺术教育本质规律的基础上,探索新时代美育发展的新范式。
广美附中校长胡宇以“守正创新、协同育人”为主线,分享了学校特色化发展路径。他指出,广美附中秉持德育筑基,传承广美“先学做人,再学丹青”校训,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体系,强化艺术表达与人文素养双向提升,夯实学生价值根基。学校运用数字化管理平台集成教学管理、德育评价、学生成长和教师成长等版块,实现从入学到毕业的全流程数据追踪,为课程优化与个性化培养提供精准支撑。全校注重中青年教师的成长,实施青年教师“三维培养计划”,通过师徒结对、教研课题孵化、行政岗位挂职等机制,打破教学与行政壁垒。最后胡宇表示:“面对新时代中等美术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我们将强化教学体系优化与成果转化,愿与兄弟院校共探人才培养新模式。”
鲁美附中副校长刘文斌在研讨会上系统介绍了学校发展历程与育人特色,始终秉持"厚基础、重德育、求创新"的办学理念,形成独特的三年制递进式育人模式。面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新挑战和当前存在的“应试功利化”,刘文斌强调:"附中教育必须回归专业美术经典教育体系,强化艺术素养,打好扎实基本功,面向未来培养艺术人才。"他以多个案例说明,通过科学培养,不同类型的学生实现艺术梦想。同时呼吁推进美院附中合作育人机制,推动基础课程创新,强调附中的育人属性和教育者的责任与担当,共同抵制“速成品式教学”。在人工智能赋能方面,学校正探索传统技法与数字艺术的融合路径,既保持"精微素描"等经典课程优势,又开设新媒体工作坊拓展学生视野。鲁美附中始终发扬鲁艺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学,通过主题创作、红色写生等活动培育德艺兼修人才。
央美附中专业教学部主任白文忠介绍了学校始终秉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谆谆教诲,德育先行,以爱化人,在七十余载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美术人才培养体系。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将德育教育融入专业教学全过程,构建了以素描、色彩、速写三大基础课程为核心的教学体系。通过"基础训练-专业提升-创新实践"三层次递进式培养模式,在传承学院造型艺术精髓的同时坚持创新发展,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持续提升教学水平,为培养新时代艺术人才提供有力支撑。白文中强调了交流的重要性,希望兄弟院校加强合作,共同推进新时代艺术人才培养。
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孙伟做了总结发言,围绕“守正创新、融合共生”主题,深度剖析新时代美术教育面临的挑战与破局路径。孙伟指出,“学校需思考如何在竞争加剧的生态中探索差异化生存之道”。他强调“守正要守育人初心,创新需突破路径依赖”,提出院校立足全局视野谋划可持续发展,学会赋能,构建艺术职教协同发展平台,破题关键是凝聚共识,探寻融合共生路径。“专业美院附中教育既要守住‘为未来艺术家筑基’的使命,更需主动拥抱变革。”孙伟建议各大附中从三方面发力:一是深化“艺术+科技”跨学科课程建设,应对数字化时代需求;二是强化校际资源共享,通过赛事、课题等载体形成育人合力;三是提升教师队伍创新素养,打破专业与学科的传统壁垒。他最后呼吁:“艺术附中须以‘育人共同体’意识突破发展桎梏,在时代变局中走出特色化道路。”
研讨会现场
本次会议,响应国家战略,对标新版职业教育标准对“职业综合素质”“数字化赋能”的要求,助力美术强国建设。破解现实痛点,解决附中教育在“应试导向”与“育人本质”间的矛盾,探索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路径。以“共建、共享、共融、共进”为核心理念,积极推动五大美院附中合作育人机制,构建中等美术教育的标准化框架与创新范式,为中国美术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与嘉宾合影
分会场 一
德育工作研讨会——以美铸魂,立德树人
29日上午,德育工作研讨会以"以美铸魂,立德树人"为主题,聚焦艺术教育中的德育融合,从创新德育载体、学生全面发展、强化社会责任等方面深入探讨了新时代美术院校德育工作的创新路径,五大美院附中德育工作负责人分别作主旨报告。
西美附中副书记赵静在主持致辞中代表学校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主旨发言重点介绍了西美附中“思政引领、艺术浸润、专业淬炼、实践筑基”四维德育体系,该体系以"思政+美术"为核心特色,同时注重传统文化传承,实现思政教育与艺术专业的深度融合。赵静强调,这一育人模式既夯实了学生的专业基础,又培养了他们的家国情怀,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将专业课程与弘扬真善美结合,引导学生立足时代、深入生活,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形成西美附中探索艺术人才培养的新范式。
国美附中陈果老师介绍了以“艺术表达+思政育人”模式深化教学改革,通过“行走的思政课”联动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以采风创作、艺术展演等实践贯通理论;打造“四针育人”品牌,建立动态心理评测机制,形成“测评-协同-共育”闭环;结合红色主题和传统文化课程,培育“爱国精艺、德艺双修”的新时代艺术人才。
广美附中办公室主任张长征全面介绍了该校以"先学做人,再事丹青"育人理念,构建"六位一体"德育体系。立足艺术特色,通过双班主任制、四级管理模式推进教学数字化与精细化管理;创新城乡美育帮扶,打造"课程+心理+文化"协同育人机制。
鲁美附中学生处处长杜红军系统介绍了该校“艺德共育·知行合一”体系,首创“压力测试+艺术疗愈”双轨筛查及动态成长档案,融合艺术思政;打造“红色艺履”实践品牌;创新意式文化课程与跨文化实践,建立家校共同体,形成“筛查-干预-发展”三级护航,彰显鲁艺精神。
央美附中德育办公室副主任庚威娜介绍了该校以"传承悲鸿精神,铸就艺术品格"为核心,构建"专业+思政+心理"三维育人体系,建立"四阶心理护航"系统与双轨评价;通过红色主题创作,将制度保障、文化浸润与精神传承深度融合,形成育人闭环,彰显"以美培元、以艺铸魂"的美育特色。
流研讨阶段
主旨报告结束后,与会人员针对德育工作开展的现实问题展开了深入的座谈交流。
鲁美附中团委书记边博雅做交流发言
西美附中办公室主任陈丽娟做交流发言
德育工作研讨会现场
德育工作研讨会聚焦新时代艺术人才培养的德育路径创新,五大美院附中围绕第二课堂、学生成长、心理健康、安全教育与社会服务等议题展开深度交流,提出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将艺术创作与社会责任紧密结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形成三大共识:
以美育德,创新载体:通过艺术实践将德育融入专业教育,破解“思政教育形式化”难题。通过实践案例展示,展现了艺术教育的社会价值。
关注成长,全面发展:针对艺术生心理特质,积极全面构建“心理健康+安全教育”双轨机制,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责任育人,服务社会:通过社会服务实践,引导学生用艺术反哺社会,厚植家国情怀。
会议推动构建了五大美院附中“专业教学+德育实践+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合作育人模式,为全国中等美术教育德育创新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经验。
德育工作研讨会全体合影
分会场 二
专业教学研讨会——技艺传承,融合创新
29日上午,专业教学工作分会场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教育部新修订职业教育标准,以及"传统与创新"和"产教融合与职业适应性"两大核心议题,各校专业负责人做主旨报告。会议由西美附中副校长乔浩主持。
专业分会场主持人:西美附中副校长 乔浩
西美附中专业教研室主任万毅锋介绍了西美附中积极践行西安美院"名家、名师、名生、名作、名校"的"五名"发展战略,始终秉持"夯实根基、贯通培养、守正创新"的办学理念,以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为抓手,创新构建了“课程思政+文化传承+技艺创新”一体化育人体系。一方面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另一方面利用文化资源优势强化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积极拥抱数字时代,积极建设数字绘画等前沿课程。这一体系实现了价值引领、文化传承与技艺创新的有机统一,为培养新时代艺术人才提供了"西美方案"。
央美附中专业教学部主任白文忠介绍央美附中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敦敦教诲,德育先行,以爱化人,在七十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接续发展、延传至今。构建了以素描、色彩和速写三大主科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实施"基础+专业+创新"三层次培养模式,在保持传统造型优势的同时坚持创新发展,持续提升教学水平,为培养新时代艺术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国美附中专业教研室主任杨正介绍了国美附中坚持“融大学于中学”的办学传承,践行"三守三兴"教育理念,守护深具人形光彩的教育形态。开发"帕加马祭坛画"等特色课程,深化经典造型体系教学。首创"中国画一体化"培养模式,实现中学与大学课程无缝衔接,着力培养专业基础厚实、艺术视野开阔的艺术人才。
广美附中色彩教研室主任刘磊介绍了广美附中在新时代构建"智慧美育"新生态,建立数字化的教学数据库,创建"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三阶课程体系,形成观展、授课、研讨三位一体的教学闭环,提升学生审美判断力。通过分阶培养、以展促学、拓展融合多方位培养体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鲁美附中专业教研室主任李松介绍了鲁美附中坚持以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突出、人文情怀高尚的优秀艺术人才为宗旨。注重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独创“精微素描+红色文化”育人模式,开设国际大师工作坊,实施"展览育人"工程,强化艺术创作的社会责任感及创新意识。
交流研讨阶段
在自由交流环节,与会专家、教师代表就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数字化技术赋能、师资培养、资源共享等方面进行深入座谈交流。
西美附中校外指导专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赵怀栋副教授做交流发言
西美附中教务科科长李雪艳做交流发言
鲁美附中专业科研处副处长于雷做交流发言
广美附中美育教研中心主任刘文昭做交流发言
西美附中专业教师杨立新做交流发言
西美附中教务科刘永贵老师做交流发言
本次专业教学分会场围绕传承中国美育精神,对标新版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数字技术对传统美术教学模式的赋能与挑战,“艺术+科技”跨界培养路径等内容深入研讨。会议积极推动构建“五大美院附中合作育人机制”,通过优质资源共享、课程共建等多种形式推进专业教学。研讨会为新时代美术职业教育提供了"质量为本、技术赋能、师资为要、资源共享"的系统解决方案,对推动中等美术教育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专业研讨会现场
专业研讨会合影
衷心祝愿各校在美术教育的道路上继续绽放光彩,愿我们的友谊如同五彩丹青交相辉映,愿中等美术教育事业在守正创新中蓬勃发展,薪火相传!